海棠书屋 - 都市小说 - 从工地卖盒饭开始在线阅读 - 从工地卖盒饭开始 第84节

从工地卖盒饭开始 第84节

    “老板你盯着我干活,有些手抖。”张德振低声辩驳道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行吧,这确实是自己的锅。

    徐安轻咳了两声缓解尴尬,开口询问道:“你老家那边的卤味都是这个味道的嘛,还有其他味道嘛?”

    “其他味道?”张德振明显被徐安这个问题问懵了,好一会才反应过来:“有些人家吃得口味比较重的,会放一些辣椒花椒之类的。”

    看来也是有其他口味的,只是比较少罢了。

    “你煮好今天的卤味之后,可以研究一下其他口味的卤菜,譬如麻辣、香辣、甜辣、五香等等,尽管试,不要怕失败,成功最好,没成功的话继续摸索。”

    所以这是不管如何都得做出来的意思呗,张德振在心中腹诽了一句才回答道:“好的老板,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交代完这件事情,徐安总算走开了去二号店中忙活了,张德振也松了一口气,动作都变得利索起来了。

    八点钟,订单截止时间到。

    徐安回到一号店中,将网上的订单打印出来核对的时候,发现多了许多地址为‘银星写字楼’的单子。

    数了一下,有十三个,每一个订单中除了盒饭之外,还额外点了卤味和苹果醋。

    是个不错的开始,就是稍微远了一点。

    不过等到工地发放餐补就好了,到时候就可以扩招骑手队伍了。

    一直忙碌到中午一点多,才将所有的盒饭配送完毕,回到店中。

    歇了一口气,徐安就去打印店将昨天拍下的照片放大打印了出来,开始对着电脑一一查询照片中的公司。

    ‘高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,20-99人,联系方式:xxx-xxxxxxx’

    ‘海市常青树艺术有限公司,100-499人,联系方式:xxx-xxxxxxx’

    ‘众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……’

    徐安是一个有良心的人,一点钟正好是上班族们午休的时间,怎么可能打电话过去打扰他们休息呢!

    所以,徐安将这些电话、公司名字和人数等,全都记录在笔记本上,等到午休结束之后再一一打电话过去询问。

    下午两点半。

    叮叮咚——叮叮咚——

    手机闹钟响起,徐安关掉了闹钟,快速回到收银台位置,拿起了笔记本,从第一间公司的电话开始拨起。

    “您好,这里是徐氏快餐店,提供盒饭送货上门服务,八块钱三菜一汤,只要两份便能起送哦!”

    “不好意思,我们不需要。”

    电话被挂掉了,徐安毫不气馁,继续拨打下一家公司的电话。

    “您好,这里是徐氏快餐店……”

    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,徐安拨打了二十七家公司的电话,手机都变得烫手了起来。

    有的公司跟第一家一般,听到是推销就立马拒绝挂断了;有的公司听完有点兴趣,报出了扣扣让徐安添加,了解更多情况;有的公司听完后,直接责问徐安是从哪里拿到的公司信息……

    不过这二十七家公司中,其中四家公司有购买的意向。

    添加扣扣沟通之后,特别是看过徐氏快餐店的网页菜单之后,其中三家立即下了订单。

    徐安从后台数据中看到了这三家公司的名字,分别下了两份、四份和三份。

    总数量不高,但加上华普传媒公司的订单,也有个二十多份了,不错的。

    关于旭光房地产旗下工地打算采取餐补模式一事,虽然现在都还没有确定下来,但内部有不少人知道了这个消息。

    俗话说,一个秘密,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,不然全天下人都会知道这个秘密。

    现在情况就是,这个秘密以飞快地速度在海市中传播,中等规模以上或者有人脉有渠道的餐饮店,都知道了这个信息。

    其中便包括了在海市有着十二家连锁店的一品香快餐店老板,任鹏,也得知了这个消息。

    当即便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

    这可是一个大好的政策啊!随便吃下一个工地就相当于额外开了一家店面,还是纯赚的那种!

    美得很!

    随后想到了艾莎服饰公司的订单,每天也就那么二十来份吊着,瞬间就有些腻味。

    这点钱,都还不够来回油费的呢。

    等到工地那边消息确定了,老子就不做你们公司的生意!

    哼!

    前海镇,流行前线网吧。

    李信东查到了海市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,确定自己的分数是达到了报考专业的要求,便安心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。

    这些天他早上在家里做家务,中午去徐氏快餐店送外卖,下午去海边抓跳跳鱼,晚上将鱼卖给鱼贩子收了钱再回家。

    日子虽然忙碌,但也赚了不少钱,比当初去工厂打工赚的可要多多了。

    但是一天过了一天,依旧没有见到通知书的身影。

    李信东首先怀疑是父母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藏起来了,毕竟两人在高考之前就对自己放话说——除了海市财经大学,其他学校就算考上了不会让他去读。

    他不太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要求,但也就当作是一种鼓励,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可是,班上同学中,不管是考得比李信东好的,还是考得比他差的,都已经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了。

    只有他的录取通知书,迟迟没有到来,这让他有些慌。

    今天他终于忍不住了,将跳跳鱼卖给鱼贩子之后,骑着自行车就来到了前海镇上的流行前线网吧中,购买了一小时的上网时间。

    打开电脑,找到填报志愿的系统,输入个人信息,查询已报考的志愿。

    ‘海市财经大学——英语专业。’

    ‘海市财经大学——汉语言专业。’

    ‘海市财经大学……’

    ‘……’

    从上到下,整整六个志愿中,全都填上了海市财经大学的专业!

    他忽然想到高考成绩出来没多久的时候,父母曾经询问过他的报考事宜,还询问了他的账号和密码。

    那时候的他,毫无防备心,全盘托出了……

    因为填报的志愿不是父母心中的学校,父母明确不会给学费和生活费,他便忙着打工、赚钱,并没有查看志愿是否被更改……

    李信东双手有些哆嗦,在搜索栏中输入了海市财经大学2012年录取分数线,页面很快就跳了出来。

    ‘海市财经大学,最低录取分数线——562分。’

    这三个数字,狠狠地刺痛了李信东的眼睛,两行清泪忽然从眼中流出,滔滔不绝……

    第114章 恶心人的代价……

    早上十点半,大伙都在店里吃饭的时候,店外有两人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两人的身形巨大得如同两座巨塔般,站在门口将光线给挡了个大半,店内光线瞬间就暗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二爷爷,栋梁叔,你们怎么过来了?”徐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子,出来打招呼。

    他刚刚正在尝试张德振今儿研究出来的麻辣口味的卤菜,这个口味比较常见,张德振在老家也见不少人做过,很轻易就将其做了出来。

    麻辣口味的卤菜味道不错,就是海市人民吃惯了清淡的,即便是火锅之类的大多都是年轻人去吃,也不知道销量怎么样。

    但多一种口味也就多一种选择,是个好事。

    “去市里办点事,刚好路过这边。”二爷爷伸手捏了捏徐安的肩膀:“我还没来看过你小子的店铺,就过来看看了,来,带二爷爷参观参观你这快餐店。”

    一号店进来的时候已经看得差不多了,徐安便将两人带到二号店中去。

    二号店里此时一片忙碌,择菜的择菜,洗菜的洗菜,切菜的切菜,忙而不乱,井然有序。

    二爷爷边看边点头,路过承装蔬果的篮子时,还停下来拿起蔬菜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:“这是秀蝶家的不,听说她家大棚的产出现在全都供应你这快餐店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林叔家的,红姨家的前些日子都摘得差不多了,新一批还没长好,得再长些时日才有收成。”

    “兴涛这老小子的,挺好的。”二爷爷放下了手中蔬果,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之前一直听村里人说你生意做得不错,还以为是场面话,现在一看,你这生意做得确实是相当的红火。”

    “嘿嘿,全靠大伙帮衬。”徐安谦虚道。

    三号店现在只有桌椅板凳,设备还没安装,没有什么看头,几人转悠了一圈便出来了。

    徐安带着两人打了饭菜,在店里找了张空桌坐下,边吃边聊天。

    “二爷爷,你们到市里来是有什么事,我能帮得上忙嘛?”

    “不是什么大事,就是开会讨论新农村建设什么的,跟咱村关系不大。”二爷爷随口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怎么关系不大,咱村不也是农村嘛?”徐安疑惑。

    “咱村人太少,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产业,不好搞。”二爷爷摇了摇头,神色间满是遗憾。

    徐安想了想,村里确实是没有什么特别的,大家都是什么赚钱就去搞点什么,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的。

    但凡村里有点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,二爷爷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。

    要知道,现在村里的路灯、村旁两侧的松树等等,全都是二爷爷锲而不舍(死皮赖脸)薅回来的。

    在记忆中翻寻了许久,徐安终于想起一点点跟这次新农村建设相关的事情。

    依旧是徐和平跟自己闲聊时候说的,他外婆家,也就是马家村,争取到了这次新农村发展的好机会。

    但没落到实处,村容村貌看起来光鲜亮丽的,水泥铺设的大广场,四周还有花坛子,配上笔直的路灯,看起来相当的气派,就是河边的菜园子全都没了。

    村里所有的房子外墙都粉刷了一遍,白墙黛瓦的,别有一番风味,确实有新农村的样子。

    可是跨过大门走进房间里面,依旧是土砖铺的地面,一屋子破破烂烂的家具,真的面子工程。

    后面马家村的村长就是因为贪污而进去了,但具体什么时候进去的不记得了,听说一同进去的不单单是马家村的村长,还有好几个村子的领导人……

    就在几人交谈的时候,店外突然传来了吵吵嚷嚷的声音,徐安扭头看去,发现店门外站着的是两个熟人,一品香快餐店老板任鹏和隔壁店铺的房东。